0

Loading ...
Works

重點作品介紹

《沙中房間》是黃心健和美國藝術家蘿瑞.安德森共同合作的VR互動作品,榮獲74屆威尼斯影展VR競賽片單元的最佳VR體驗大獎。創作此作品時,正逢黃心健和蘿瑞.安德森與摯愛親人告別,引發兩人反思生死觀...

詳細介紹

登月 To the Moon

VR作品需劃位

阿姆斯壯在1969年成功登陸月球,為人類歷史上的創舉,半世紀後越發成熟的VR技術,也如同另一個「登月點」,給予我們全新的觀看與感受體驗。因此,黃心健和蘿瑞.安德森於2018年再次合作,重思月球與地球、人類的關係...

詳細介紹

高空 Aloft

VR作品需劃位

《高空》是黃心健與美國藝術家蘿瑞.安德森(Laurie Anderson)於2016至2017年共同創作的虛擬實境互動作品。觀眾將身處一萬六千公尺的虛擬實境高空,在一個象徵人類工業文明的飛行機艙中體驗逐漸解體的過程,並開始一趟奇幻旅程...

詳細介紹

失身記 Bodyless

VR作品需劃位

《失身記》為超現實風格的虛擬實境互動作品,由黃心健的家族記憶發想、出發,描繪臺灣戒嚴時期,所有人性在體制下,約化成僅供領導階層辨認、評量的社會氛圍...

詳細介紹

輪迴 Samsara

VR作品需劃位

《輪迴》作品帶領觀眾進入一場橫亙千萬年的科幻旅途,如同佛家思想中的六道輪迴,觀眾將在VR旅途中轉世成為不同的人與生物,用新的身體重新感受、體驗宇宙,試圖尋求自身性靈最終的超脫...

詳細介紹

《宇宙何許》為2019年高雄市立市美術館辦理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來台70周年紀念展「奔.月」時,由黃心健與張文杰合作導演的VR影片。透過VR,兩位導演將展覽畫作轉化為虛擬世界,讓觀眾得以用不同角度,進入劉國松的畫中世界...

詳細介紹

《浮光童夢》始於屏東紀實攝影師劉安明的照片。黃心健以暗房中正在沖洗的一張老照片作為故事起點,並藉由VR虛擬實境的體感方式,帶領觀眾穿梭時空,重回民國50年代的屏東五溝水地區...

詳細介紹

食壤 We are What we eat

《食壤》延續了2021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年度策展子題「Taste Your Soil」。因應疫情下,全球的生活樣貌發生鉅變,在跨國移動受到實體空間限制之下,藝術節與文化交流活動皆大大受阻,這也使得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在自己所身處的土地上停留,進而重新反思人與土地間種種的相互關係...

詳細介紹

血脈之線 Bloodlines

「有什麼雕塑或是結構是唯有透過3D列印,而無法藉由其他工法創造的?」黃心健在思索當前的生產技術時,產生了如此疑問。如同攝影術的出現影響了繪畫的走向,藝術發展與新技術的出現總是緊密相連,《血脈之線》便是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下產生的作品...

詳細介紹

蘊空雕塑系列 YUN-KUNG sculpture series

1961年,尤里.加加林(Yuri Gagarin)搭乘東方一號太空船起飛,完成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,成為史上第一名太空人。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,代表人類正式涉足宇宙空間。1969年,尼爾.阿姆斯壯(Neil Alden Armstrong)成為了首位踏上月球的太空人。在之後的年代中,「太空人」被賦予如科技先驅、未知世界的探索者、遙遠的烏托邦開拓者等諸多想像...

詳細介紹

千眼之城 Omni Channels

《千眼之城》的創作想法始於2012年黃心健與舞蹈家朋友的一場合作,在測試如何將無線攝影器材運用於舞蹈的過程中,黃心健意外接收到同棟大樓的無線監視器畫面。他忽然意識到,原來身邊的空間裡充滿著「無處不在」的監視器,於是他開始嘗試捕捉這些散逸在城市中以無線電傳遞的影像...

詳細介紹

阿根廷我可以跟你跳一支舞嗎? Shall We Dance, Argentina?

「互動性」是新媒體藝術鮮明的特質,觀眾的身體參與成為建構作品的一部份。黃心健很早便開始思索新媒體藝術具有的互動性。2008年,黃心健於上海雙年展展出《上海,我可以跟你跳一支舞嗎?》,並於2013年404電子藝術節中,將當地建物融入作品,以《阿根廷,我可以跟你跳一支舞嗎?》展出...

詳細介紹